大腕茶吧的新朋老友们,请登录后参与讨论。。点击上方自己的名字可设置头像,Email,提醒事件选项。
支持手机、iPad浏览, 您也可以生成邀请码呼朋唤友。。。建议选用火狐浏览器 Firefox。。。=>游客留言
人類生命與價值那些事 - 信不信由你
  • 790 x 537 - 701K
    810 x 541 - 710K
    789 x 1043 - 844K
  • 兔年就快到了,在下給諸位炎黃子孫,拜個早年!

    一物生來萬家愁,老虎尾巴兔子頭, 除夕爆竹沖天響,魑魅魍魎諸魔休!




  • ------------------
    371 x 685 - 413K
    379 x 716 - 429K
  • 为什么会有人类
     

     
      首先借中国新年之时向大家问好!
      过年本应讲几句大家喜欢听的年话,但我看到的危险在一步步逼近人类。为此众神、佛要求我向世界众生说几句神要说的话,句句天机,为的是叫人知道真相,再给人得救的机会。
      为什么会有人类,宇宙从生成到末后要经过漫长的成、住、坏、灭四个阶段的过程。宇宙一旦到了最后“灭”的过程中的末后,天体中的一切,包括我们生存的宇宙就将在一瞬间解体无存!一切生命尽灭!
      人死只是表面的身体败坏老化,而人的元神(真正自我没有死去)会在下一世中转生。宇宙有成、住、坏、灭,人有生、老、病、死,这是宇宙的规律,神也会有此过程,只是漫长,更大的神会更漫长。他们的生死没有痛苦,而且过程都是清醒的,就象换件外衣一样。也就是说生命一般情况下不会死亡。如果宇宙、天体在成、住、坏、灭的最后阶段解体了,生命也不存在转生了,一切生命与物体皆无存,化为尘埃,一切归空。目前人世间正在经历成、住、坏、灭的“灭”的最后过程。末后的一切都会变的不好了,所以才会灭,因此目前的社会才会这么乱。人无善念,乱性,心理变态,毒品泛滥,不信神等乱象丛生,这是天体末后的必然,就是到这时候了!
      创世主珍惜众神与众多善良美好的生命和天体中那些美好的造化,因此在“坏”的初期,就带领一些神来到天体的最外层(统称法界外)无神之地,造了地球。地球无法独立存在,必须有相应的天体结构形成一个生命与生物的循环体系才能存在。为此,创世主在地球之外造了一个大的范围,众神叫“三界”。不到末后救度时,无论多高的神,无创世主同意,不得随意出入三界。三界范围内有三大界,地上众生包括人类这层叫“欲界”;在欲界之上是第二界为“色界”;再上一层是第三界为“无色界”。一界比一界高而美好,但都无法与法界与法界之上的众天国相比。人类通常所说的天,其实是色界与无色界三界内的天。因为每一界都有十层天,三界内共有三十三层天加三界本身。人在欲界,这是最低层,环境也最恶劣。人生苦短,最可怕的是人世无正理,在宇宙中人的理是反的(除神对人讲的法理外)。如:胜者为王、兵争天下、强者为英雄等等,在神眼中都不是正理,都是杀来抢来的。宇宙与神不会这样,可是在人这却是必须的,是可行的,这是人界的理,与宇宙的理对照是“反理”,所以要回天就得按正理“修”才行。有的人比别人过的好点,就觉得很好了,那是人在此界人与人比,其实都在宇宙的垃圾堆里生存而已。三界建在天体宇宙的最外层,这里是分子、原子等最低、最粗、最脏的粒子组成的。在神的眼里,这就是宇宙的垃圾排放之处。因此神把分子这一层粒子视为泥土,是最低层的地方,这也是宗教中所说的“上帝用泥土造了人”的原意,其实就是用分子构成的这一层物质造了人。
      众神造人是创世主的指派,叫不同的神照着自己的样子造不同形貌的人,所以有白种人,有黄种人,有黑种人等种族,这只是外形不同,内在的生命是创世主给的,所以都有共同的价值观。创世主叫神造人的目地是末后救度天宇众生包括众神时所用。
      那么为什么创世主要叫众神在这么低劣的环境造人类呢?因为这里是宇宙的最低层,是最苦的地方,苦才能修炼,苦才能消罪业。在苦中人还能保持善良,还知感恩,做一个好人,这就是在提高自己。而且救度是从下而上的过程,必须从最低处开始。生命在这里活的苦,人与人也会有利益的冲突,自然环境的恶劣,人为生存要劳思劳力等等等等,都能给生命提供提高、消业的机会。苦能消罪业是一定的,痛苦与矛盾中,人还能保持善良就会积功德,从而生命得到提升。
      到了近代创世主要用人体救度宇宙众生时,人体中原有的生命多数由“神”转生为人所替代。因为人体可以在苦中消罪业,同时在无正理中,能坚守神说的正理,又能保持善良就会得到生命的提高。末后已到,三界天门已开,创世主已在选择这种人救度。
      天体宇宙在成住坏的过程中一切都不纯净了,都不如初成时好了,才会走向“灭”的。也就是说天体中的一切都坏了,众生都不象初始时那么好了,生命也都不纯净了,都有罪业了,所以才会灭的。宗教中把这种罪叫“原罪”。为了挽救天宇,创世主叫众神、众主下世在此环境中当人,吃苦、提高、消罪,重新塑造自己,从而再回天堂。(因为创世主救人的同时也在重新造宇宙)新天宇是绝对纯净美好的,在艰苦环境中人能保持善念,面对现代观念的冲击,人能坚持传统观念,在无神论、進化论的冲击中,还能信神,这样的人就达到得救回天国的目地。一切乱象都是神在最后安排的,目地是考验众生能否得救度,同时苦也能在这过程中消罪业,一切为救人回天国世界而为之。
      那么也就是说,人生在世不是为了什么社会成就。人生奋斗、拼搏,不择手段的获取,这只能把人变坏。下世当人是为了消罪业,以修好自己为目地的。人来世是为了得救,是为了等创世主救回天国世界才来当人的,等待中生生世世都在积累功德,这也是人轮回转生的目地,乱世是为了成就众生。然而也有一些人面对困难求神帮助时,没有得到满足而开始恨神,从而走向反神的地步,甚至入魔道造下新的罪业。此等人赶快走回来,向神乞求宽恕,回头是岸。其实人生的一切,应得与不应得,都是前一生、前一世做的好与不好所造成的下一生、下一世因果,前一世所积累的福德多少而决定这一世或下一世的福分多少 。福德多,下一世就可能用福德换来高官厚禄,也可能换来各种钱财福分等,包括家庭是否幸福,甚至子女如何。这就是有人富,有人穷,有人当大官,有人无家可归的根本原因,不是共产邪党所宣传的均贫富的那一套魔鬼的说词。宇宙是公平的,生命做的好就有福报,做坏事就要偿还,今生不还下生还,这是绝对的宇宙法则!天、地、神、创世主对众生是慈悲的,天、地、人、神都是创世主造的,绝不会对哪些生命好,对哪些生命不好。因果报应,这是人生有福与无福的根本原因。
      得与失的表现,在现实中看上去就如社会的正常表现一样,根本上是生命自己造成的前因后果。但是有与没有、得与失,在人类社会的表现上是符合人类社会状况的,所以人生在世无论你的生活贫富,一定要做好事,不做坏事,保持善良,敬天敬神,乐于助人。这样就会积下福德,来世就会有福报。在中国过去的老人们经常讲,今生苦点不要怨天怨地,多做点好事多积点德,下一世就好了,也就是说上一辈子没干好事,没积福德,你求神来帮助也没用。宇宙有宇宙的法则,神也得遵照。神干了不该干的,神也会受到责罚。不是人想的那么简单,你想要什么神就得给你办到?条件是你必须有前世积下的福德,用福德来换取!因为这是宇宙的法理所决定的。但从根上来讲,这不是积福德的根本目地。人生在世多积福德,为的是用来积累铺垫自己回天之路才是最关键的,而不是为换取人生的一时一世的幸福!


    师 李洪志
    壬寅年腊月廿九日
    二零二三年一月二十日

    -----------------
    音頻,男聲
    1048 x 741 - 86K
  • 台灣?


    神州?
    1179 x 477 - 89K
    1184 x 474 - 86K
  • 1707 x 916 - 2M
    1156 x 553 - 456K
  • 《道德经》全文

    马王堆出土帛书版,1973年

    此,僅作複製粘貼,未作任何考較。

    01

    道可道也,非恒道也。名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无名万物之始也,有名万物之母也。故:恒无欲也,以观其眇;恒有欲也,以观其徼。两者同出,异名同谓。玄之又玄,众妙之门。

    02

   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,恶矣,皆知善之为善,斯不善矣。有无之相生也,难易之相成也,长短之相形也,高下之相盈也,音声之相和也,先后之相随也。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,行不言之教。万物作而弗始也,为而弗恃也,成功而弗居也,夫唯弗居,是以弗去。

    03

    不上贤,使民不争。不贵难得之货,使民不为盗。不见可欲,使民不乱。是以圣人之治也,虚其心,实其腹,弱其志,强其骨,恒使民无知无欲也。使夫知不敢弗为而已,则无不治矣。

    04

    道中,而用之又弗盈也,渊呵,似万物之宗。挫其锐,解其纷,和其光,同其尘,湛呵,似或存。吾不知谁之子,象帝之先。

    05

    天地不仁,以万物为刍狗。圣人不仁,以百姓为刍狗。天地之间,其犹橐龠舆?虚而不屈,动而愈出。多闻数穷,不若守于中。

    06

    谷神不死,是谓玄牝。玄牝之门,是谓天地之根。绵绵呵若存,用之不堇。

    07

    天长地久。天地之所以能长且久者,以其不自生也,故能长生。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,外其身而身存,不以其无私邪,故能成其私。

    08

    上善若水。水善利万物而有静,居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矣。居善地,心善渊,予善天,言善信,政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
    09

    持而盈之,不如其已。揣而锐之,不可长葆之。金玉盈室,莫之守也,富贵而骄,自遗咎也。功遂身退,天之道也。

    10

    营魄抱一,能毋离乎?抟气致柔,能婴儿乎?修除玄览,能无疵乎?爱民治国,能毋以为乎?天门启阖,能为雌乎?明白四达,能毋以知乎?生之,畜之,生而弗有,长而弗宰也,是谓玄德。

    11

    卅辐同一毂,当其无,有车之用也。埏埴而为器,当其无,有埴器之用也。凿户牖,当其无,有室之用也。故:有之以为利,无之以为用。

    12

    五色使人之目盲,五音使人之耳聋,五味使人之口爽,驰骋畋猎使人心发狂,难得之货使人之行妨。是以圣人之治也,为腹而不为目,故去彼而取此。

    13

    宠辱若惊,贵大患若身。何谓宠辱若惊?宠之为下也,得之若惊,失之若惊,是谓宠辱若惊。何谓贵大患若身?吾所以有大患者。为吾有身,及吾无身。有何患?故:贵为身以为天下,若可以托天下矣;爱以身以为天下,汝可以寄天下。

    14

    视之而弗见,名之曰微。听之而弗,闻名之曰希。搏之而弗得,名之曰夷。三者不可致诘,故混而为一。一者,其上不谬,其下不惚,寻寻呵,不可名也,复归于无物,是谓无状之状,无物之象,是谓沕望。随而不见其后,迎而不见其首。执今之道,以御今之有,以知古始,是谓道纪。更多内容,关注修行圈公众号。

    15

    古之善为道者,微妙玄达,深不可识。夫唯不可识,故强为之容,曰:与呵,其若冬涉水;犹呵,其若畏四邻;俨呵,其若客;涣呵,其若冰泽;沌呵,其若朴;湷呵,其若浊;旷呵,其若谷。浊而静之徐清,安以动之徐生,保此道者不欲盈,夫唯不欲盈。故能蔽而不成。

    16

    至虚极也,守静督也,万物旁作,吾以观其复也。夫物芸芸,各复归于其根,归根曰静,静是谓复命。复命常也,知常明也。不知常,妄作凶。知常容,容乃公,公乃王,王乃天,天乃道,道乃久,没身不殆。

    17

    太上,下知有之,其次亲誉之,其次畏之,其下侮之,信不足,案有不信,猷呵,其贵言也。成功遂事,而百姓谓我自然。

    18

    故大道废,案有仁义。知慧出,案有大伪。六亲不和,案有孝慈。邦家昏乱,案有贞臣。

    19

    绝圣弃知,民利百倍。绝仁弃义,民复孝慈。绝巧弃利,盗贼无有。此三言也,以为文未足,故令之有所属:见素抱朴,少思寡欲,绝学无忧。

    20

    唯与诃,其相去几何?美与恶,其相去何若?人之所畏,亦不可以不畏。恍呵其未央哉。众人熙熙,若享于太牢而春登台。我泊焉未佻,若婴儿之未孩。累呵似无所归,众人皆有余,我独遗,我愚人之心也,惷惷呵。俗人昭昭,我独昏呵,俗人察察,我独闵闵呵,惚呵其若海,恍呵其若无所止。众人皆有以,我独顽以鄙。吾欲独异于人,而贵食母。

    21

    孔德之容,唯道是从。道之物,唯恍唯惚,惚呵恍呵,中有象呵,望呵惚呵,中有物呵,幽呵冥呵,中有精呵。其精甚真,其中有信。自古及今,其名不去,以顺众父。吾何以知众父之然?以此。

    22

    炊者不立,自视者不彰,自见者不明,自伐者无功,自矜者不长。其在道也,曰:余食赘行,物或恶之,故有欲者弗居。

    23

    曲则全,枉则直。洼则盈,敝则新。少则得,多则惑。是以圣人执一,以为天下式。不自视故彰,不自见故明,不自伐故有功,弗矜故能长,夫唯不争,故莫能与之争。古之所谓曲则全者,几虚语哉,诚全归之。

    24

    希言自然,飘风不终朝,暴雨不终日,孰为此?天地而弗能久,而况于人乎?故从事于道者同于道,德者同于德,失者同于失。同于德者,道亦德之。同于失者,道亦失之。

    25

    有物混成,先天地生,渊呵寥呵,独立而不改,可以为天地母。吾未知其名,字之曰道,强为之名曰大。大曰逝,逝曰远,远曰反。道大,天大,地大,王亦大。国中有四大,而王居一焉。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,道法自然。

    26

    重为轻根,静为躁君,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。虽有阛馆,燕处则昭若。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?轻则失本,躁则失君。

    27

    善行者无辙迹,善言者无瑕谪,善数者不以筹策。善闭者无关楗而不可启也,善结者无绳约而不可解也。是以圣人恒善救人而无弃人,物无弃财,是谓袭明。故:善人,善人之师;不善人,善人之资也。不贵其师,不爱其资,虽知乎,大迷也,是谓眇要。

    28

    知其雄,守其雌,为天下溪;为天下溪,恒德不离;恒德不离,复归于婴儿。知其荣,守其辱,为天下谷;为天下谷,恒德乃足;恒德乃足,复归于朴。知其白守其黑,为天下式;为天下式,恒德不忒;恒德不忒,复归于无极。朴散则为器,圣人用之则为官长,夫大制无割。

    29

    将欲取天下而为之,吾见其弗得已。夫天下神器也,非可为者也。为者败之,执者失之。物或行或随,或嘘或吹,或强或羸,或培或隳,是以圣人去甚、去大、去奢。

    30

    以道佐人主,不以兵强于天下,其事好还。师之所居,楚棘生之,善者果而已矣,毋以取强焉。果而勿骄,果而勿矜,果而勿伐,果而不得已居,是谓果而不强。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已。

    31

    夫兵者,不祥之器也,物或恶之,故有欲者弗居。君子居则贵左,用兵则贵右,故兵者非君子之器也。兵者不祥之器也,不得已而用之。铦袭为上,勿美也,若美之,是乐杀人也。夫乐杀人,不可以得志于天下矣。是以吉事上左,丧事上右,是以偏将军居左,上将军居右,言以丧礼居之也。杀人众,以悲哀泣之,战胜,以丧礼处之。

    32

    道恒无名,朴虽小,而天下弗敢臣,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宾,天地相合,以俞甘露,民莫之令而自均焉。始制有名,名亦既有,夫亦将知止,知止所以不殆。俾道之在天下也,犹小谷之于江海也。

    33

    知人者智也,自知者明也。胜人者有力也,自胜者强也。知足者富也,强行者有志也。不失其所者久也,死而不忘者寿也。

    34

    道泛呵,其可左右也,成功遂事而弗名有也。万物归焉而弗为主,则恒无欲也,可名于小,万物归焉而弗为主,可名于大。是以圣人之能成大也,以其不为大也,故能成大。

    35

    执大象,天下往,往而不害,安平泰,乐与饵,过客止。故道之出言也,曰:啖呵其无味也,视之不足见也,听之不足闻也,用之不可既也。

    36

    将欲歙之,必固张之。将欲弱之,必固强之。将欲去之,必固兴之。将欲夺之,必固与之。是谓微明:柔弱胜刚强,鱼不脱于渊,邦利器不可以示人。

    37

    道恒无名,侯王若能守之,万物将自化。化而欲作,吾将阗之以无名之朴。阗之以无名之朴,夫将不辱。不辱以静,天地将自正。

    38

   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,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。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也,下德为之而有以为,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也,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也,上礼为之而莫之应也则攘臂而扔之。故失道而后德,失德而后仁,失仁而后义,失义而后礼。夫礼者忠信之薄也,而乱之首也,前识者道之华也,而愚之首也,是以大丈夫居其厚而不居其薄,居其实而不居其华,故去彼而取此。

    39

    昔之得一者,天得一以清,地得一以宁,神得一以灵,谷得一以盈,万物得一以生,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。其致之也:谓天毋已清将恐裂,谓地毋已宁将恐废,谓神毋已灵将恐歇,谓谷毋已盈将恐竭,谓万物毋已生将恐灭,谓侯王毋已贵以高将恐蹶。故必贵而以贱为本,必高而以下为基,夫是以侯王自谓孤、寡、不谷,此其贱之本舆?非也,故致数,舆无舆。是故不欲,禄禄若玉,珞珞若石。

    40

    上士闻道,堇而行之,中士闻道,若存若亡,下士闻道,大笑之,弗笑,不足以为道,是以建言有之曰:明道如费,进道如退,夷道如类。上德如谷,大白如辱,广德如不足,建德如偷。质真如渝,大方无隅,大器免成,大音希声,天象无形,道褒无名,夫唯道善始且善成。

    41

    返也者,道之动也;弱也者,道之用也。天下之物生于有,有生于无。

    42

    道生一,一生二,二生三,三生万物。万物负阴而抱阳,中气以为和。天下之所恶,唯孤、寡、不谷,而王公以自名也,物或损之而益,益之而损,故人之所教兮,议而教人,故强梁者不得死,我将以为学父。

    43

    天下之至柔,驰骋于天下之至坚,无有入于无间,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也。不言之教,无为之益,天下希能及之矣。

    44

    名与身孰亲?身与货孰多?得与亡孰病?甚爱必大费,多藏必厚亡,故知足不辱,知止不殆,可以长久。

    45

    大成若缺,其用不敝。大盈若冲,其用不穷。大直如诎,大巧如拙,大赢如溶。躁胜寒,静胜炅,清静可以为天下正。

    46

    天下有道,却走马以粪。天下无道,戎马生于郊。罪莫大于可欲,祸莫大于不知足,咎莫憯于欲得。故知足之足,恒足矣。

    47

    不出于户,以知天下。不窥于牖,以知天道。其出也弥远,其知也弥少,是以圣人不行而知,不见而明,弗为而成。

    48

    为学者日益,闻道者日损,损之又损,以至于无为。无为而无不为,将欲取天下也恒无事,及其有事也又不足以取天下矣。

    49

    圣人恒无心,以百姓之心为心。善者善之,不善者亦善之,德善也。信者信之,不信者亦信之,德信也。圣人之在天下,歙歙焉,为天下浑心,百姓皆属耳目焉,圣人皆孩之。

    50

    出生入死,生之徒十有三,死之徒十有三,而人之生动皆之死地之十有三,夫何故也?以其生生也。盖闻善执生者,陵行不遇兕虎,入军不被甲兵。兕无所揣其角,虎无所措其爪,兵无所容其刃,夫何故也?以其无死地焉。

    51

    道生之而德畜之,物刑之而器成之,是以万物尊道而贵德,道之尊、德之贵也,夫莫之爵而恒自然也。道,生之、畜之、长之、育之、亭之、毒之、养之、覆之。生而弗有也,为而弗恃也,长而弗宰也,此之谓玄德。

    52

    天下有始,以为天下母,既得其母,以知其子,既知其子,复守其母,没身不殆。塞其兑,闭其门,终身不堇。启其兑,济其事,终身不救。见常曰明,守柔曰强。用其光,复归其明,毋遗身殃,是谓袭常。

    53

    使我介然有知也,行于大道,唯施是畏。大道甚夷,民甚好解。朝甚除,田甚芜,仓甚虚;服文采,带利剑,厌食而财货有余,是谓盗夸,盗夸非道也。

    54

    善建者不拔,善抱者不脱,子孙以祭祀不绝。修之身,其德乃真;修之家,其德有余;修之乡,其德乃长;修之国,其德乃丰;修之于天下,其德乃博。以身观身,以家观家,以乡观乡,以邦观邦,以天下观天下,吾何以知天下然?兹以此。

    55

    含德之厚者,比于赤子,蜂虿虺蛇弗蜇,攫鸟猛兽弗搏,骨弱筋柔而握固。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,精之至也;终日号而不嚘,和之至也。和曰常,知常曰明,益生曰祥,心使气曰强。物壮则老,谓之不道,不道早亡。

    56

    知者弗言,言者弗知。塞其兑,闭其门,和其光,同其尘,挫其锐,解其纷,是谓玄同。故不可得而亲,不可得而疏,不可得而利,亦不可得而害,不可得而贵,亦不可得而贱,故为天下贵。

    57

    以正治邦,以奇用兵,以无事取天下。吾何以知其然哉?夫天下多忌讳而民弥贫,人多利器而国家滋昏,民多伎能而奇物滋起,法物滋彰而盗贼多有。是以圣人之言曰:我无为也而民自化,我好静而民自正,我无事而民自富,我欲无欲而民自朴。

    58

    其政闵闵,其民屯屯,其正察察,其邦缺缺。祸,福之所倚;福,祸之所伏,孰知其极?其无正也,正复为奇,善复为妖。人之悉也,其日固久矣。是以方而不割,兼而不刺,直而不绁,光而不曜。

    59

    治人事天莫若啬,夫唯啬,是以早服。早服是谓重积德,重积德则无不克,无不克则莫知其极,莫知其极可以有国,有国之母可以长久,是谓根深固氐长生久视之道也。

    60

    治大国若烹小鲜,以道莅天下。其鬼不神?非其鬼不神也。其神不伤人也?非其神不伤人也,圣人弗伤也。夫两不相伤,故德交归焉。

    61

    大邦者,下流也,天下之牝也,天下之交也,牝恒以静胜牡,为其静也。故大邦以下小邦则取小国,小邦以下大邦则取于大邦。故或下以取,或下而取。故:大邦者不过欲兼畜人,小邦者不过欲入事人。夫皆得其欲,则大者宜为下。

    62

    道者万物之主也,善人之宝也,不善人之所葆也。美言可以市,尊行可以贺人。人之不善,何弃之有?故:立天子置三卿,虽有拱之璧以先驷马,不若坐进此道。古之所以贵此道者何也?不谓求以得,有罪以免与?故为天下贵。

    63

    为无为,事无事,味无味,大小多少,报怨以德。图难乎其易也,为大乎其细也。天下之难作于易,天下之大作于细。是以圣人终不为大,故能成其大。夫轻诺必寡信,多易必多难。是以圣人猷难之,故终于无难。

    64

    其安也,易持也。其未兆也,易谋也。其脆也,易判也。其微也,易散也。为之于其未有也,治之于其未乱也。合抱之木作于毫末,九尺之台起于蔂土,百仞之高始于足下,为之者败之,执之者失之。是以圣人无为也,故无败也,无执也,故无失也。民之从事也,恒于几成而败之,慎终若始则无败事矣。是以圣人欲不欲而不贵难得之货,学不学而复众人之所过,能辅万物之自然而弗敢为。

    65

    故曰:为道者非以明民也,将以愚之也。民之难治也,以其知也。故以知知邦,邦之贼也;以不知知邦,邦之德也。恒知此两者,亦稽式也。恒知稽式,此谓玄德。玄德深矣远矣,与物反矣,乃至大顺。

    66

    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也,故能为百谷王。是以圣人之欲上民也,必以其言下之。其欲先民也,必以其身后之。故居前而民弗害也,居上而民弗重也,天下乐推而弗厌也。以其无争,故天下莫能与之争。

    67

    小邦寡民:使有什佰之器而毋用,使民重死而远徙。有车舟无所乘之,有甲兵无所陈之,使民复结绳而用之。甘其食,美其服,乐其俗,安其居。邻邦相望,鸡犬相闻,民至老死不相往来。

    68

    信言不美,美言不信。知者不博,博者不知。善者不多,多者不善。圣人无积:既以为人,己愈有;既以予人,己愈多。故:天之道,利而不害;人之道,为而弗争。

    69

    天下皆谓我大,大而不肖,夫唯肖故能大。若肖久矣,其细也,夫我恒有三宝,持而保之:一曰慈;二曰俭;三曰不敢为天下先。慈故能勇,俭故能广,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事长。今舍其慈且勇,舍其俭且广,舍其后且先,则必死矣。夫慈,以战则胜,以守则固,天将健之如以慈垣之。

    70

    善为士者不武,善战者不怒,善胜敌者弗与,善用人者为之下,是谓不争之德,是谓用人,是谓配天,古之极也。

    71

    用兵有言曰:吾不敢为主而为客,吾不进寸而退尺。是谓行无行,攘无臂,执无兵,乃无敌矣。祸莫大于无敌,无敌近亡吾,葆矣。故乘兵相若,则哀者胜矣。

    72

    吾言甚易知也,甚易行也,而人莫之能知也,而莫之能行也。言有君,事有宗,其唯无知也,是以不我知。知者希,则我贵矣,是以圣人被褐而怀玉。

    73

    知不知,尚矣。不知不知,病矣。是以圣人之不病,以其病病也,是以不病。

    74

    民之不畏威,则大威将至矣。毋狎其所居,毋厌其所生。夫唯弗厌,是以不厌。是以圣人自知而不自见也,自爱而不自贵也,故去彼取此。

    75

    勇于敢者则杀,勇于不敢者则活,此两者或利或害。天之所恶,孰知其故?天之道,不战而善胜,不言而善应,不召而自来,繟然而善谋,天网恢恢,疏而不失。

    76

    若民恒且不畏死,奈何以杀惧之也?若民恒且畏死,而为畸者吾将得而杀之,夫孰敢矣?若民恒且必畏死,则恒有司杀者。夫代司杀者杀,是代大匠斫也。夫代大匠斫者,稀有不伤其手矣。

    77

    民之饥也,以其上食税之多也,是以饥。百姓之不治也,以其上之有以为也,是以不治。民之轻死也,以其求生之厚也,是以轻死。夫唯无以生为者,是贤贵生。

    78

    人之生也柔弱,其死也坚强。万物草木之生也柔脆,其死也枯槁。故曰:坚强者,死之徒也;柔弱微细者,生之徒也。是以兵强则不胜,木强则梗。恒强大居下,柔弱微细居上。

    79

    天下之道,犹张弓者也。高者抑之,下者举之,有余者损之,不足者补之。故:天之道,损有余而益不足。人之道则不然,损不足而奉有余。孰能有余而有以取奉于天者乎?唯又道者乎?是以圣人为而不恃,功成而不居也。若此,其不欲见贤也。

    80

    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也,以其无以易之也。水之胜刚也,弱之胜强也,天下莫弗知也,而莫之能行也。故圣人之言曰:受邦之垢,是谓社稷之主;受邦之不详是为天下之王。正言若反。

    81

    和大怨,必有余怨,焉可以为善?是以圣人右介而不以责于人。故有德司介,无德司彻。夫天道无亲,恒与善人。


  • 第一处篡改

    今本:“故有无相生,难易相成,长短相较,高下相倾,音声相和,前后相随。”

    马本:“有,无之相生;难,易之相成;长,短之相形;高,下之相盈;音,声之相和;先,后之相随,恒也。”
    从这一改动来看,最明显的就是出现了一个“之”字。根据马本来看,解决了有无的先后问题,奠定了有由无而生,无为有之根本的哲学方法论。这一论述与后文也是有遥相呼应的地方,并且读起来也更好的解释。

    第二处篡改

    今本:“大器晚成”

    马本:“大器免成”
    从这一改动中,我们可以看到后来《道德经》的多处篡改,归根到底都是服务于儒家学说。

    第三处篡改

    今本: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;

    马本:道可道也,非恒道也。名可名也,非恒名也。
    西汉开国之君刘邦、吕后、惠帝之后,出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二位嫡传刘氏皇帝刘恒。按照古人避皇帝讳的传统,也就牺牲了《道德经》原文,将桓换成了常。
    4000 x 3000 - 2M
    67K
  • 文始门讲《道德经》——前言
    子弗山人

    就文始道门来说,其实是反对空谈玄理的,更注重的是实修。包括两部分:一是修法,二是修行。修法,就是文始道门世代相传的“采气术”;修行,就是日常行为的“周行妥善”,不是绝对的死板教条的善恶标准,以“心安理得”为要。因时因地、因人因事的“善”,就是“妥善”。一味的、没原则的“善”,那是愚善。

    虽说修法与修行并重,但修行的意义又大于修法做功(详细见我“知乎”文章《文始道法入门001》)。这与《道德经》的早期版本先讲“德行”再讲“道行”可以说是一致的。但为了照顾大家俗成的习惯,咱们也还从“道”讲起,第二部分再讲“德”。

    天道自然是什么?就是——

    春夏万物生茂,秋冬百类萧杀;

    南去日暖滋润,北往苦寒霜打;

    此树千岁不死,那花一现见煞。

    这就是“天地不仁”,该“生”则生之,该“杀”则杀之,这才是“天道自然”。圣人之治,也是如此,该怎么办就怎么办,这就是“圣人不仁”。

    道,是天地自然之理;术,是执行“道”的方法,效法自然的“生杀”之道,就是术;德,是执行“道”的能力,是“术”的高超与否的反映。

    “道”,分阴阳;道的执行方法——“术”,自然也就有阴阳两种手段。当用“阴”则用“阴”,当用“阳”则用“阳”。“兵者,凶器也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”,伏尸百万流血千里的刀兵,虽然“凶”,但到该用之时也会用,且毫不手软,且一定还是“战之能胜”。“用之”二字,看似轻描淡写,却透出秒杀一切强敌的霸气!

    文始道文化认为《道德经》是兵家、法家、乃至诸子百家的思想源泉。老子讲的是自然辩证法,兵家讲的是军事辨证法,法家讲的是政治辩证法,后两者以前者为基础。

    很多人总是把道家的《道德经》与道教的神鬼信仰联系起来,其实是大错特错的。一切宗教所说的神,都是主宰人的。神都是有感情的,归附他他就保佑你,不归附他他就不保佑你或者干脆惩罚你。但是老子所说的“道”,却并不主宰人,他就是一套宇宙自然规律,就那么自行运转着。“道”没有感情,他不会感性地保佑谁,也不会感性地惩罚谁。不会因为你善良就多照射你一缕阳光,也不会因为你十恶不赦就少照射你一缕阳光。“道”无处不在,万事万物都会随身在“道”,但是“道”让“万物自化”,而不是主宰万物。“道”就好像一条路,你认清了这条路,你就会走得很好,你如果认不清,那可能就走不好。但“路”只是路,没有感情去偏袒谁或妨碍谁。

    老子并不是否认鬼神的存在,认为“以道莅天下、其鬼不神”。如果你信的是道,按照道的规律办事,那么你就是至高无上的,一切鬼神在你面前只有服务的份儿,在你的正气面前只有颤抖的份儿。文始道门有句俗话,叫做“大道随身,百邪畏退”。举个不恰当的例子,鬼神就好像维持秩序的交警,你不违章他能耐你何?他只是你的公仆而已。如果他们徇私舞弊,你义正言辞地制止,他们也会心惊胆寒。当然,打铁还得自身硬,所以文始道门倡导“修法”“修行”要二者并重。

    周行妥善自然心安理得,心安理得自然正气凛然,正气凛然自然百邪畏退,所以文始道门把《道德经》的核心思想,归结为四个字“情、清、静、净”。

    情:人最本能的“自然”感情,以及成长过程中衍生出的相应的“社会”感情。自然感情,就是食与色、衣食住行的需求、父母妻儿子女的亲情等等;社会感情,就是社会秩序的把握,包括除至亲骨肉之情以外的一切人与人之间的感情,宗族的、非宗族的,朋友的、敌人的等等思想感情的执行标准。

    清:正确把握“情”,就叫做“清”。分清是非曲直、重要次要、优先滞后等等相对因素,合情合理地处理身边的一切事物,这是道家最高层次的“善”——妥善。文始道门的“修行”,修的就是“妥善”之“周行”,叫做“周行妥善”。没有统一的严格意义上的善与恶的标准,随着修为层次的逐渐提高,妥善的标准也随之改变和提高,每个人每个民族每个国家都可以有自己的妥善标准,通俗地讲就是“小鸡儿不尿尿——各有各的道”,这就是“自然之道”。自然之道的妥善,是符合绝大多数人利益的善。文始道门对于善恶的态度是“遏恶扬善”,对于恶行要遏制,对于善行要发扬。恶行,是符合少数人利益的言行;善行,是符合大多数人利益的言行。恶行,也是一种自然存在,存在就是合理,可以“遏制”,但不能灭绝。狼吃羊,可以遏制狼群数量,但不能屠灭。就像阴与阳,白天和黑夜。我们喜欢白天不喜欢黑夜,怎么办?亮化工程照明,尽量延长白天的状态。就像恶行,把其中一部分可转化的,转化为善行;不可转化的,尽量缩小在可控范围,这就是“遏恶扬善”。

    静:因“清”而得“静”。因“周行妥善”而“心安理得”。心安就是“心静”,心静则气正,气正自然近道,近道而后得之,就是得道。从文始道门气脉导引术的“修法”层面而言,如果行不正,则心难安,心不安则心不静,心不静则气不正,或左或右或内或外,气脉就不会直走督脉,而偏走内足太阳膀胱经或外足太阳膀胱经了,虽然也能上行,但差距可就大了。就像“唐僧取经念词宝卷”里讲得那样,人间有三棵神树:扶桑木、棪木、建木。只“修法”不“修行”者,有机缘遇到东方扶桑木,攀援而上三重天;多“修法”少“修行”者,有机缘得遇南方棪木,攀援而上六重天;“修法”“修行”兼修者,有机缘得遇西南建木,攀援而上九重天。建,为乾天;西南,为坤地,天地相交之处,是登天的捷径天梯。

    净:由“静”而“净”。净,纯粹无污染的水,就是道。不但有“出污泥而不染”的洁身自好的能力,更有“荡污涤浊”感染影响周围事物变“净”的神奇功效。净,从水从争,把水清浊分而治之的能力,把阴阳两仪分而辨之的能力,是非曲直分而处之的能力,就是清。清自情生。情,从心从青,本意是万物从东方初生到南方繁茂的转化阶段,对于人来说,就是从“祖先脑”本能意识到社会责任意识的转化过程。

    情、清、静、净,四个字以人为载体,循环往复,就是道,就是德。不“以玄论玄”,“说人话、办人事儿”,就是正道,就是真德。

    《道德经》在先秦其实都是很通俗的语言,妇孺都能听得懂的道理。只不过岁月变迁、历史更迭、辗转流传,再加上版本错讹,使得一些原本浅显的道理,变得玄奥难解了。本人虽然才疏学浅,但是愿意把门内所学分享给大家,希望各位朋友多多指教!


    原文source:https://www.zhihu.com/people/zhizhezhengdao/posts

    查阅“智者正道”微信公众号,“国学百谈”栏目。?
  • 正月初七,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的「人日」,即「人類的生日」,這在中國至少有兩千年以上的歷史。 中國傳統民間稱初七這天為「人日」「人勝節」 或「七元日」。

    根據漢代東方朔《占書》記載,農曆新年的首八天為人和不同畜牧作物的生日,依次序為「一雞,二狗,三豬,四羊,五牛,六馬,七人,八谷。」

    晉朝董勛《答問禮俗說》記載:「正月一日為雞,二日為狗,三日為豬,四日為羊,五日為牛,六日為馬,七日為人。」 故此,每年正月初一為雞的生日,初二為狗的生日,初三為豬的生日,初四為羊的生日,初五為牛的生日,初六為馬的生日,初七為人的生日,初八為谷的生日,接著,初九為天的生日,初十為地的生日。傳說女媧創造蒼生,順序造出了雞狗豬羊牛馬等動物,並於第七天造出人來,故此初七為人的生日。因此,傳統民俗認為,正月初七這一天是人類的生日,俗稱「人日子」。

    原文網址:https://kknews.cc/history/b6qg4ao.html


  • 原文source:https://autumnson-nwo.blogspot.com


    所謂"聯合國",原本就是撒旦魔鬼為操控地球而建的,其根基是:貪婪無度。


    當前這場共匪病毒covid-19大瘟疫,按撒旦之手的劇本,是安排在2016年的,
    而在2020年發生的災難,安排的是食品與水的短缺。。
    1358 x 928 - 234K
    1115 x 669 - 1M
  • 一方水土,一方神明。
    神有很多位,是神們。

    1460 x 620 - 101K
    1440 x 610 - 83K
  • ChatGPT: 常識消失==人類滅絕
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    1525 x 733 - 81K
    1543 x 721 - 69K


  • 1885 x 670 - 113K
    568 x 946 - 123K

你好,游客!

有请->>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