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腕茶吧的新朋老友们,请登录后参与讨论。。点击上方自己的名字可设置头像,Email,提醒事件选项。
支持手机、iPad浏览, 您也可以生成邀请码呼朋唤友。。。建议选用火狐浏览器 Firefox。。。=>游客留言
大碗茶聊吧--请进(2014.09.05)
  • 强大的看多舆论激发了做多力量。
  • 如同7月28日亿1804亿巨量长阳、一天冲破2146、2177两个历史高点、将7月8000亿打新资金全部轧空,9月2日、3日,大盘又以1875亿巨量长阳,冲破了2260、2270点两个历史高点,再次将8月8000亿打新资金轧空、逼空,并以连续大涨6天的雄壮气势,冲破了2300整数关,直逼2230重要点位。连续7年熊冠全球的A股,缘何立马变得牛气冲天、连续放量飙升?我认为,主要是强大的看多舆论激发了做多力量。(李志林)
  • 中国股市历来是政策市,舆论在中小投资者如汪洋大海般的中国股市的威力,更是堪称一绝。政府主要依赖舆论工具,向市场、向全国1.7亿股民发出做多或做空的政策信号,从而影响行情。例如,96年12月,针对市场过热,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文章,引发指数3个跌停板。又如,99年“519”行情,为了扭转通缩、三年解困国企,又是人民日报发表特约评论文章,仅一个多月,大盘便从1047-1756点,暴涨67.7%。(李志林)
  • 本次又故伎重演。新华社3天内发表九篇重量级股评文章。在谈到为何要搞好、搞活股市时指出:“这是振兴实体经济的需要,是深化改革的需要,是结构调整的需要,是推进新型经济发展的需要”。我认为,还可加上更重要的一点:“是反腐败、争取1.7亿股民的民心支持的需要”。(李志林)
  • 尤其是新华社还呼唤:“中国需要有质量的牛市”,并提出三项标准:要有坚实的经济基础,行情有较长时间的可持续性,市场活跃但不狂热。在“中国股市仍是经济晴雨表”一文中,赞赏广大投资者抛弃周期性产业股票,追逐新兴产业、改革转型类个股的行为,以及上证指数等大盘指数涨得较少,而中小盘指数涨得较多,这正是体现了中国经济“调结构、转方式”的晴雨表功能。(李志林)
  • 虽然多数投资者并不认同牛市已经到来,但都已在纷纷猜想、讨论、向往牛市。特别看重牛市三条标准中的第二条,即“行情有较长的持续性”。这是近期大盘能够持续放巨量、天量,大涨6天的底气和动力所在。因为,这九篇文章不是通过新华网发布,而是通过新华社的省级通道发布;不是作为一般的财经类稿,而是作为统发稿发布;不是个别记者所些,而是6位记者组成写作班子,系统而集中发表。(李志林)
  • 由此可见,新华社九文的背景,已超越了证监会层次,连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都打破了周末发声的惯例,周二也来阐述股市大涨的三条理由,为股市打气。这应是传递了政府高层领导的声音,以最快的速度,将政府搞好搞活股市的立场、观点、信息,完整地传递给市场,因而,吸引了大量的、越来越多的境内外资金投入股市,在市场产生了巨大的上涨爆发力。(李志林)
  • 对沪港通作用的评价不断加码,引爆了市场。从7月起,沪港通开设的利好在市场逐步发酵。沪港两地交易所进行了紧锣密鼓的交易测试,9月4日,四地正式签署了开设沪港通的协议,将沪港通效应引向了高潮。(李志林)
  • 内地投资者对沪港通的评价比较理性,认为其积极意义,主要是打通了A股与港股资金和投资的双向通道,开启了两地价值投资理念趋同化的钥匙,使人民币国际化走出了重要的一步,有助于将境外资金引向A股。至于到底有多少境外资金会投资A股,多数人持谨慎态度。(李志林)
  • 但是,境外投行对沪港通开设后对A股的推动作用,则抱有较高的预期。前期,瑞银估计,沪港通后,会有大约9000亿港资和外资进入A股。周四晚,外资投行大佬高盛更是语出惊人,称可有1.3万亿美元,即7.8万亿人民币的资金会进入A股。消息既出,把中国投资者吓了一大跳。(李志林)
  • 若果真如此,岂不可将20万亿流通市值的A股来“底翻天”?其理由是:美国股市平均市盈率已达18倍,而A股只有10倍,是全球股市的估值洼地,何况,中国经济表现最佳,境外投行已调高了对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评级。(李志林)
  • 受此舆论的刺激,在连续放量大涨5天的基础上,周五,投资者已全能不顾中秋小长假的来临,不惧冲高回落的可能性,不再犹豫是持股过节还是持币过节的老问题,继续坚决做多,放量推进,遂促成了沪深股市以平均3500亿以上的日成交量、连续6天拉中大阳线、7年熊市来罕见的大行情。(李志林)
  • 为何只称“多头市场行情”,而非“牛市”。我仔细研读了新华社九文,发现,还有若干重大的市场问题还悬而未决,故离牛市还远。第一、明年新股扩容是否仍搞总量控制、提前安民告示?本轮行情之所以能如此流畅地走到今天,一个最重要的原因,就是证监会采纳了市场人士建议,5月底就提前安民告示,后7个月发现新股不超过100家,从而消除了市场对扩容大跃进的担忧。(李志林)
  • 但是,新华社的文章只字不提扩容大跃进是造成股市连年熊市的本质原因,也没有对今年扩容的总量控制的积极作用予以肯定,更没有对明年继续实行总量控制、提前预告作出呼吁。我很担心,当行情连续大幅上扬、成交量剧增后,管理层会错误估计形势,头脑发热,采取功利主义态度,明年扩容大量加码,如发300-500家新股,并且不再提前预告,而是随机应变。若此,股市仍将会立马走熊,继续熊冠全球。(李志林)
  • 新华社文章中,在谈到新股“三低”发行时指出,有人认为,“三低”发行的结果是:造成上市后股价疯狂飙升,养肥了打新者和炒新者,使新股不败的神话,进一步加剧了IPO的赌徒心态。与其如此,还不如“三高”发行,可使资金流向实体经济。甚至认为,管理层不应去管新股发行的价格和节奏,而应让市场各方自己去平等博弈。(李志林)
  • 说穿了,还是红眼病在作祟,是好了伤疤忘了痛。还是想回到以往又有二十几家机构询价、定高价。可见,新股发行到底是“三低”发行、向一二级市场广大中小投资者倾斜,惠利与民,藏富于民,还是重新“三高”发行,向利益集团倾斜,对这个问题,新华社文章似乎更倾向于后者。若再走回头路,何来牛市。(李志林)
  • 明年究竟推行什么样的注册制?证监会已明言,年底前将推出注册制改革方案,明年实施。对此,市场多数人的理解是:注册制后,大量新股将不用证监会审批,就可直接向交易所申请上市,就像企业进行工商登记一样的简单。只要保证信息披露的真实性,没有业绩要求门槛。若此,将意味着,今后新股可以没有额度、无限量地上市。(李志林)
  • 问题是,在当前中国腐败和造假盛行的情况下,企业上市取消审批是否条件成熟?注册制下的美国股市,企业是否就可以轻易上市?在没有严惩造假欺诈的集体诉讼制和严格的法律制度下,注册制是否等同于放水?注册制是否要坚持中国特色?对此,新华社文章也没有明确的态度,凭什么说,股市已进入牛市?照搬注册制,很可能会引来更大的股灾!(李志林)
  • 关于养老基金入市,证监会从2011年起,就将它作为重大利好,不断地表态、呼吁。但三年过去了,至今仍没有落实,八字都没有一撇,更无时间表。这一事实本身就表明,包括人社部、财政部、央行在内的管理层各部门,以及政府高层,都认为,中国股市远没有进入牛市,新华社的三条有质量的牛市标准还达不到,所以牛市无从谈起。(李志林)
  • 为了防止为市场狂热火上浇油,误导广大中小投资者陷入不切实际的幻想,在高位追涨吃套,所以,作为有一定影响力的市场人士,我从7月份行情刚开始,就定性为进入“新多头市场”,“中级行情”,并大胆提出上涨目标是超越2013年和2012年2444点和2478点两个头部,指向2500点。此观点至今不变!(李志林)

你好,游客!

有请->>>

此帖子的关键词